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節能事業會是好生意嗎?

政府的政策通常是高高在雲端,可能立意良好,但是執行面考慮不周,整個政策就往往流於空談.這從很多年前政府開始在推動節能減碳的政策就可以一見端倪.

大家都知道工業用電佔國內用電的大宗,工廠一堆設備耗電都非常大,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國際上也有非常多的壓力逼使政府不得不注重這一塊的工作.但是真正要執行的話要怎麼做呢?

首先當然是資料的調查,於是乎一些政府單位因為有公權力,所以製造了發了一大堆的調查表給廠商自行填寫,然後由數據來寫報告,問題是電力這個東西的使用是動態值,除了調查設備原始的設計效率之外,動態的數字根本無法掌握.

舉個例子來講,假設今天氣溫30度C,昨天因為氣候變化才20度,那麼雖然供應空調的機器都是一樣,但是冷凍負載根本就差很多,請問要怎麼比較用電效率?

要比較必須要有氣象資料,要有電力使用資料,要有冷凍負載數據資料,收集到的資料還要有資料分析,這樣才能比較出系統效率到底如何,有裝監控系統的或許還好一點,這樣講的意思是收集的數據必須是對的點抓回來的,如果沒有監控去抓一些數據,只是讓機器會動就好,那寫那些調查表一點意義都沒有,除非設備原始的設計效率比現在新出的設備效率差很多,不然哪個業主會花大錢把還會跑的設備換掉,尤其空調設備一走都是十年二十年,假設有一台十年前的機器效率比現在的效率好上10%,同樣的負載跟使用情況下換機簡單算就是至少10年才能回收,誰會投資這個?

政府不可能有大規模去做這麼精密的工作,因為不是每個業主都有監控或對監控熟,而想做這一塊生意的業者就更慘了,東西不是自己的,去業主那邊收集到的數據跟政府派人來輔導可以收到的資料基本上差不多,請問報告要怎麼寫?寫出來的報告還是非常不精密,要精密就必須用儀器去量,而這些都要花成本,政府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而節能業者花的是自己的荷包,就算非常用心把前置這些調查數據的工作都做好,請問能從業主那邊得到多少回饋?

再從商業跟設計習慣上來講,今天不管是新設一個系統或是改善來講,設計師在算熱負載的時候很少敢用實際情況來設計,必如說外氣的狀況會用38度,相對濕度80%來設計,這樣連帶的影響是主機大很多,所有的設備都大很多,在部分負載的時候設備的效率往往就很差.

另外一個從商業上來看,今天假設建造冰水系統的單價假設一噸總價要3萬,簡單算1000噸的系統就是3000萬,即使我的實際負載就只有500噸,就設計者的立場跟商業考量,假設利潤是2成,我設計成1000噸的系統可以賺600萬,設計成500噸只能賺300萬,設計500噸的系統還可能因為萬一天氣或是負載變化不如預期而出包,造成驗收困難,利潤降到一成甚至沒賺.因為達不到業主的要求.或是老天爺跟你開玩笑,所以從根本上業者根本沒有動機去這樣做.

我把系統設計的大一點可以讓預備容量大一點,電錢反正是業主付,所以跟我無關,另一方面第一次的工程搞完了後續的東西本來就是業主的責任,那麼如果這家公司每年都能成長,設計過大的系統剛好可以填補公司成長所需的負載,但是假設公司只是微幅成長或是根本就是持平或衰退,那麼設計過大的系統就會讓能源效率更加差.

就像前一陣子去看一台主機,400RT的主機大概就跑100噸,就算他一開始選機都用很好的設備都OK,不加一些控制跟改善,系統效率根本好不起來,因為原始設計就太大了.問題是前置規劃這些事情業主又不肯花錢,想做的人去忙了半天,到最後標單一出來,A家的變頻跟B家的控制,幾工幾料照算,連一點設計跟規劃的溢價都很難,因為採購根本不懂這些,請問這樣的生意模式哪裡行的通?你要省電卻是我要來犧牲,最後是漁翁得利,反正業主你說用什麼我就照做,我不用動頭腦去幫你想,想想這樣少花多少人力成本,報價一定會有競爭力嘛?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今天系統設計過大或是效率要改善,是不是代表當初被騙了或是審核不夠仔細,如果當初承辦人還在,他要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或是公司會不會究責,一旦掀開這些事實,依中國人的文化,不可當面讓人家沒面子,現在要去收拾當初的錯誤,事實上要付的代價是多少?公司有沒有這種容錯的文化,種種都會讓節能減碳這種良政善意的執行動機大大打折.

最近五楊高架已經通車,造福了非常多的國人,因為時間就是成本,少塞車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不管是企業成本或是社會成本都一樣,可是通車前就一堆人在那邊嚷嚷說什麼動線不良,什麼延宕通車幾次,什麼工安出了多少狀況,除非今天全部自動駕駛,不然人就是會犯錯,沒有什麼100%設計是完美的,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戰車性能遠比同盟國的來的優秀,但是最後還是敗了,因為太重了,而且妥善率不好,最後被俄國的戰車用數量的優勢把他擊潰.

同樣的,節能減碳也是需要很多的妥協跟思考,這些都必須付出成本,上面的人想省錢必須給預算,至少設計跟規劃費也要出,不然一句話就要讓事情做成是不可能的,每次業主說每天都有一堆人來談節能,這中間大部分是想做生意的生意人,不是真正懂技術的技術者,因為現在的時機似乎是只要業主丟出一個需求,就有一堆人想要來搶,不管他會不會做還是怎樣,討論現有系統的效率跟設計怎麼可能短短的一小時二小時就會有正確的結論,儀器架上去看最少也要弄個一個月才會比較有參考性,這些人最後做成生意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應該做不成的居多,因為節能從預算到執行,沒有弄個半年一年根本不會成交,原因就像我上面講的那麼多,一個案子常常半年一年甚至幾年沒辦法成交,請問這怎麼可能是好生意?

上次有一個業主說公司有規劃了一筆幾千萬的預算想要來做節能,但是具體的東西由想要做的廠商來規劃,需要量需要測他們都可以配合,問我有沒有興趣?興趣當然是有,要量要測的儀器跟技術我全部有,但是沒錢叫我去做這些量測我不如在家裡看電視還不用花那麼多錢,今天去幫人家的冰水管路東西拆開就必須把東西再復原,不然會滴水,抓到的數據也必須花時間來分析跟計算,每個動作的流程都是成本,如果每天有10個人都去叫我幹這個事情,我公司應該不用半年就倒了.

那麼實際執行到底要怎麼弄呢?很簡單,沒有監控系統就先裝監控,沒有電力表頭就裝電表,沒有清管機就裝管機,沒有計時器就先裝計時器,裝計時器是最便宜的.這樣講的邏輯是任何節能動作都跟運轉時數有關係,假設今天可以讓系統省10%,每天不停的走一年就是省10%,如果一年只走一半的時間,那就剩5%,如果只走1/4的時間,那就剩2.5%了.有些機器一年就是走那1,2千的小時,那弄一個設備進去可能要10年才能會回收,基本上根本連搞都不要搞,選舉4年就換屆一次,10年才能回收做這些事情一點意義都沒有.

至於看現場更是無聊,系統一大可能花了半天一天看出來的東西都還是錯的,因為有些東西藏在天花板裡看不到,管路上下幾個樓層就不知道是哪一隻是哪一隻了,有些電力點在盤裡面,盤有標示不清,去現場在那邊研究半天還是搞不清楚那個是什麼?所以重建系統的圖比看現場更重要,有圖可以比對才會知道從哪裡下手,沒有圖只是去看純粹浪費時間,而圖當然是業主要提供,因為我不可能知道哪一個點才對,要量要測都要時間跟成本,請問這筆費用誰出?

所以節能的機會是很多,因為系統設計過大是常態,但是觀念跟做法都要從根本做起,資料才是最重要的,沒有資料就要想辦法重建,十幾二十年前的系統大部分是連圖都沒有的,公司如果願意花這筆錢來做這件事情,等於就是設計圖重劃,那麼後面就可以繼續GO下去,沒有的話就不用談了.

當然業主只有丟出需求不愁沒有人去談,但是碰到要量要測要畫圖要寫報告這些要花很多成本的事情,政府會去做嗎?工研院或是綠基會還是經濟部能源局會去做免錢的嗎?他可以丟一大堆資料讓你看,告訴你怎麼做怎麼做才能節能,但是請問他們有多少儀器跟設備去做這些事情,沒量沒測沒圖沒資料,只是一些理論跟原則跟去現場一次二次看到的現象,這樣有意義嗎?

節能減碳是一定要走,但是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生意,至少到目前為止我的看法是如此,業主想要省錢就要自立自強,反正文章跟做法資料一堆,GOOGLE一下應該就很多東西會跑出來了,你可以一天去接待一堆人來看系統,再看一堆其實是為了推銷生意的報告,沒量沒測沒數據或是參考性不足意義都不大,譬如一個月就是那幾筆資料,那就是以管窺天,不看也罷.

總而言之,有夢是美的,但是鋼鐵人在電影裡面飛來飛去,少年PI在驚濤駭浪中跟老虎為伍不被吃掉,現實中可能再過1,2百年都不見得會發生,那是電影特效加合成剪接,現實面還是要務實,不管是業主或廠商,還是要從基本面做起,然後符合商業市場的邏輯跟準則,這條路才能正確的走下去,不然節能減碳應該就像電影一樣,不過就是一場夢罷了,雖然技術上它比電影更加接近真實,但對有心想靠這個賺錢活口的人,至少氣要夠長,不然可是會撐不下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