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M型社會

很多人都會抱怨日子難過,上班族,勞工,失業者,身障者,弱勢者,中高齡無依靠者,這社會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那麼為什麼弱勢者會越來越多,連以前的中產階級都逐漸消失,越來越多人覺得每天都在忙,但是不知為何而忙,每天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工作不穩定,錢永遠都不夠花,什麼時候才有翻身的機會.

四年前創業的時候,小弟就決定文件要盡量電子化,也要求供應商要提供電子檔,答案很簡單,容易管理,稽查,統計,最重要的是數位化除了剛建置的時候成本會稍高,但是操作成本相對低很多,資料數位後,可以省下非常多的時間,而時間成本就是最難量化的成本.

接下來,盡量採用適當的軟體來做事,算數據有各樣的軟體工具,網路上也找的到很多免費但是好用的小工具軟體,引進3D軟體去取代傳統的CAD繪圖工具,讓工程錯誤的機會降低,一樣能夠降低成本.

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要從沃爾瑪談起,WALMART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業者,要知道零售業的管理難度是很高的,賣場裡面包山包海的商品,從幾塊錢到高價商品,供應鏈橫跨全球,據點也橫跨全球,沒有數位化根本不可能管理.光是管理公司內部的資料數據量就嚇死人了.

同樣的,從事工程的人最要緊的是精準,今天單純要去配一條電,要帶一堆的工具,要去買材料,要知道容量,規格,這些全部都要精準的數據,不然做出來的東西或是成本的控制上可能就會差很多,說白點,輸贏就在這裡.

大公司是這樣,小公司一樣要重視數據的管理,這是面對市場競爭不可避免的功課.也是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的原因,因為不重視數據管理不可能有錢.

M型社會的特徵是有錢的人越有錢,窮的人越窮,然後中產階級消失,社會上只剩下兩端.這是日本的大前研一觀察社會所提出的看法,而事實上,全球幾乎都是這樣,美國1%最有錢的人的財富是底層2000萬美國人的財富總合,日本也是一樣.臺灣也慢慢步向這樣的局面.

但大選熱熱鬧鬧,你罵我一句,我戳你一刀,都強調自己是台灣的救贖或是希望時,他們忽略的是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我的觀察就是數位洪流造成新一波的財富移轉,越能掌握賺錢必須數據的人賺錢越來越快,越不能掌握賺錢數據的就越來越弱勢,因為這世界的轉變越來越快,早已不是我們以前認知的世界.

如果大家記憶不差,微軟推出WIN95時那是第一波的數位革命,時間應該是1995年或96年左右,全新的人機界面讓產業重新洗牌,台灣的電子代工業興起,接下來WIN98,2000都一次次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2000年網路興起,YAHOO是第一個成功引領網際網路成熟的領頭羊,接下來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發展及成熟的速度遠遠超過世人的想像,GOOGLE成為網路霸主,搜尋引擎的力量將資訊流通的速度及藩籬完全打破,各式各樣的網路應用,網購,社群網站,蘋果勢力的興起,都跟網路的發展離不開關係.

M型社會跟網路的發展有什麼關係?因為網路讓資訊更開放,流通,以前很多人能賺錢是因為地緣,或是跟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等,所以可以利用資訊不對等來賺錢,當網路把這些藩籬打破,資訊流通的速度幾乎可以講是無孔不入,原本掌握的優勢資訊瞬間消失,中產階級的優勢就消失了.

而大企業或是有錢人呢?不要去講用非法或是投機取巧的政商勾結去攫取利益的人,這些大企業或有錢人擁有的賺錢資訊超過一般人太多,拜全球化跟網路化的關係,這些擁有賺錢資訊的人就越來越有錢,然後這些人再拿錢去賺錢,錢就越賺越多,接下來有錢的人又去影響政治人物,制定對他們有利的政策,這樣循環的結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處於數位弱勢的人的就越來越弱勢,相反處於數位強勢的人越來越強勢.前面講的那些人有那種不是處於數位弱勢?

那麼為什麼薪水不漲而物價拼命漲,薪水永遠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國際貿易是相對論,也就是說假設今天美國的農民用了很多高科技工具及數位優勢,種出或養出比台灣的老農更好品質或是更低價格的產品,那麼在貿易自由化的關係下,商人在有利可圖之下自然會從美國進口進來販賣,而消費者在面對這兩種同質性產品時,在乎的是他的荷包和感覺,又好又便宜的就勝出.

所以台灣薪水不漲的原因是跟別的國家勞工競爭的取代效應,因為市場的需求價格就是如此,舉例而言,一條高度自動化的產線只要少數的幾個人就可以操作,這條產線放在大陸跟台灣,生產一模一樣的規格化產品,操作機器的技能基本上是一樣的,那麼老闆要請大陸勞工還是台灣勞工,答案顯而易見.也就是說,除非政府用補貼的方式去補貼這個成本差價,不然老闆會請大陸勞工而不是台灣勞工,除非台灣勞工會做的是比大陸勞工更有價值.

那麼假設不開放市場,不進行貿易,消費者要忍受的就是更貴的價格,因為不能靠貿易消除價差,所以消費者的荷包還是要變薄,薪水不增的情況下同樣是變窮了.因為同樣的錢購買力變差了.


台灣很多事情都喜歡泛政治化,也就是二分法,有錢人是罪惡,沒錢人是因為社會不公,有錢人剝奪的關係,這是訴諸泛道德的民粹,事實上我從不認為是這樣.

今天台灣的困境就是天然資源太少,市場太小,除了好山好水跟勤僕的人民,沒靠貿易根本無法生存.所以經濟就會非常容易受到全球貿易局勢的牽動.原油上漲,台灣的油價能不漲嗎?同樣的,全球的原物料都漲價,台灣進口的材料能不漲嗎?政治人物說不能漲,那還不是要拿人民的錢去補貼,因為台灣自己不產油也不產礦.鹽巴就很便宜,四面環海,鹽巴會不便宜嗎?

改善M型社會,除了補貼弱勢之外,打造數位國家非常重要,台灣有優秀的電子代工鏈,有優秀的數位硬體製造能力,更重要的,台灣不大,如果政府有決心,有魄力,要舖一條貫穿全台灣的數位匯流平台應該不難,這樣台灣有限的資源效率運用就會更好.

舉例而言,南部的農民們,如果可以隨時知道未來產品收成時市場的需求量大概是多少,就可以在耕作前做更詳細的規劃,甚至透過期貨的方式降低耕作的風險.同樣的,消費者也可以透過數位平台,預購未來農民的收成,買到便宜又新鮮的農產品.而這些,都必須靠充足的資訊才能做到.

至於這條數位光纖要埋在那裡?台灣遍布各地的鐵公路旁邊應該就可以了,農民,消費者都有充足的資訊,資源的運用才會更有市場效率.

找問題抱怨別人很多人都會,但是解決問題才重要,M型社會是一種全球普遍的現象,不是台灣獨有,降低數位資訊的落差可以解決很多資源運用效率低落的問題,讓台灣的競爭力更進步.同樣的,個人的數位整合能力如果無法提升,職場的生存技能可是很危險的.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以貿易立國的台灣是擋不住全球化的潮流的.相反的,搭上同樣的潮流,才有機會從M型的一端到另一端.很現實很殘酷,但是沒辦法,就像老人家講的,跟不上時代就落伍了.以前就是這樣,只是現在要跟上全球競爭的腳步要更快更積極才可以.這是沒有什麼天然資源的台灣歷史的宿命.一點也沒辦法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