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冷卻水處理只是整體空調的ㄧ小部

一套中央系統的空調的構成,冷卻水處理只是其中的ㄧ小塊,對於整個主機的運轉電費來講,結垢的發生一定會影響到運轉電費,但是到底多少無法精確的判斷,因為未來會如何誰會知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誰會知道下個月的水電費要繳多少,頂多就是個概估值,因為還沒發生的事情怎麼統計跟分析?空調水處理帶來的效益亦如此,因為效益發生的時間在未來,所以無法精確只能概估,也可以說就是交差用的.除非弄一套很完整的監控,施做前,施作後有完整的數據,不然要證明他的節能效益是不可能的.

因為冷卻水塔水洗的特性,吸進髒東西是必然的,冷卻水塔的蒸發及排放需要持續補進新鮮的水,有些地方的補充水水質並不好,含有很多會造成結垢的矽,鎂,鈣的成分,這些成分到冷卻水循環又會造成進一步的結垢,進而惡化整個熱交換器系統的效率,簡單的講就是散熱變差了.終而導致移動這些熱的壓縮機及馬達必須用更多的功才能做一樣的事,簡單說,耗能增加了.

對於公司的採購跟廠務來講,兩者的立場截然不同,採購管錢花的好不好,廠務負責找錢花做事情讓工廠能正常運作,管錢的總是要將錢多綁幾個結(程序)讓錢不會輕易跑走,花錢的則是如果不花錢事情做不好會出事,那麼一定積極去找錢來花,這樣責任才不會掉到自己身上.日理萬機的老闆呢?在有限的資訊下做英明的決策,因為買的東西是未來不是現在,採購的東西未來才會發揮作用.

如果老闆問怎樣才會標準化,很簡單,就是不管冷凍負載怎麼變化,直接按照系統的裝置容量來估,這樣估下來數量一定多很多,那不這樣估估少了會不會效果就差了,可能性當然是有,但是如果廠商對整個系統的了解夠深,應該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然後讓雙方都獲利.

水處理可以是很重要也可以是不重要,對空調系統有正確認知的人會把這個工作當做整體能源節約的必備對策之一,用正確的態度來處理這件事,保持空調系統的效率並節約能源.不知道的人就會認為多此一舉浪費錢.講實在話,如果業主的老闆問假設有做水處理跟沒做水處理電費會差多少,我不敢講一定差多少,但是依照經驗值來講10~30%應該是有,但是因為這是發生在未來,老闆可以感覺的到但是看不到,因為太少的廠有裝BTU計,也太少的廠有建立可以單獨看到空調耗電量的系統,在沒有負載的歷史數據,也沒有一些客觀的相對數據記錄之下,水處理即使做的再好並且有功效,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做的對.所以會有很多做表面工夫的形象工程.把水塔表面洗得很乾淨然後不要管系統的能源效率.

弄一套監控來證明行不行?當然可以,可是錢誰要出?有很多公司廠務要弄一條預算來收集一些系統的運轉數據報告都寫不完,通常預算也不會過關,因為廠務的東西跟產出並非絕對相關,很難要到足夠的資源把這些事情做好.對做水處理的廠商來講,要證明自己做得好然後跟競爭廠商做差異化也難,不過把他當成良心事業來經營就可以釋懷了.

做或不做由客戶來決定比較好.之前就有一家滿有名的大集團底下的子公司根本就不做水處理,因為之前承攬水處理的廠商並沒有把這個工作做好,到最後就是客戶買一些漂白水跟氯錠自己加自己倒,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可是對主其事的主管來講 ,不花錢做水處理公司帳上就看不到這筆明確的費用,而主機因此浪費的電力永遠都是未來進行式,而電力系統規劃不好的話根本看不到這些多出來的運轉費用,為什麼要花錢做這些東西?

結果到最後誰吃虧,還是公司吃虧.廠商沒做沒賺,但是公司虧更多,但是是悶虧,明明確確的悶虧無法聲張,答案就是這個東西是未來式.要證明很困難.這是長久以來都有的現象,而且系統越小的越多,一些家用的系統幾十噸以內的應該連為什麼要做水處理都不知道.只要水會流,風會走,主機不跳機就好,即使跳機就洗一洗的程度.電費花習慣就好.

有時候常常覺得政府為什麼不把電費調高一點,沒錯,大家都喜歡便宜的能源,但是太便宜就會浪費,就像美國車動不動就做5,6千CC,因為他們家的油便宜,台灣的電價甚至比對岸大陸還便宜,然後政府每年台電的預算不足都編預算去補,這是多麼奇怪的做法.如果調高個一倍(但是不能比別的國家高),電力賺的錢去貼補其他社會需要進步的地方(比如說發展再生能源),這樣的電價政策才有其積極的意義性,客戶繳電費覺得痛才會刺激技術及研發創新,(雖然這樣做在政治上絕對是自殺效應,也沒有政治人物敢這麼做)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現行的水電市場政策刺激不夠,不容易大幅促進技術及研發上的創新.自然節能減碳的績效就不會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