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場的設備應用來說,即使是相同的機器,操作的說明也可能不同,假設手頭沒有技術資料可以參考,無論是誰,可能都沒辦法真正了解這台設備的特性跟操作方法.
學生上學基本上必須先把理論搞懂,然後才有辦法了解實際的機器,對於冷凍空調或是從事機電控制的工作人員來講,假設在學校學的是純理論,到了現場碰到真正的機器,可能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依當今的教育環境跟手法來講,學而致用很難,一個學生念到大學或是研究所畢業,甚至論文都寫了,到現場可能還是沒半撇,因為會念書是一回事,在現場事要能解決問題,書再會念不會解決現場的問題學歷再高也沒用.
小弟以前從事的工作必須常常接觸外國的機器,要知道外國的機器資料通常非常詳盡但是非常的厚,隨便一本操作手冊可能就是1,2百頁,然後全部是原文,說實在的,第一次碰到機器的時候,連人機介面(主機的控制盤)都不知道怎麼按,上面寫什麼簡直就是無字天書,幸好公司裏面或是網路上有很多操作手冊可以看,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搞了大概7,8年才沒有原文閱讀上的障礙,對於機器的特性也才越來越了解.
前一陣子媒體上討論很多的是水電工的問題,基層的技術人力缺乏,大學生畢業後沒人想學也沒人想做這種工作,雖然薪資不錯,但是既辛苦,然後常常搞的又累又髒,很多東西到了現場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假設自己不想學,熬過最初最痛苦的時刻,那麼大概就永遠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職場達人了.
很多人都講說現代的教育好像就是追求學歷,大學或是研究所畢業以後投入職場,能用的將才基本上是沒有的,答案很簡單,如果一個本科或是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未來的天空在哪裡,或是現在的職場只看輕鬆容易的工作,對於這種技術或是勞動的工作不屑一顧,在學校裏面教的教材都是那些跟不上時代的東西,那麼一個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能夠做什麼?除了那張文憑,他實際的能力有多少?
為什麼會這樣子?我們都知道時代的巨輪是不斷的往前進,而科技的發展也是不斷向前,今天廠商可能隔沒幾年就又推出新的機種,然後就又要有新的操作手冊出來,可能某個部份改善了一點,但是假設不去看資料,還在用舊的方法在思考,可能做出來的事情就錯了.
在物資缺乏,通訊不方便的時代,學校代表的是知識提供以及教化社會的高尚地位,但是在網路時代,這種界限早就被打破,因為市場競爭的關係,廠商一定要不斷的想辦法推出更厲害的東西來應付競爭,而學校那種閉門造車的教學或是一堆學術派的人弄出來的教材,常常根本就跟不上時代,請問學生畢業出來除了那張文憑,怎麼會有競爭力?也難怪年青人的失業率永遠是最高的.
對於幹老闆的人來講,要做的工作很簡單,維持公司的生存並想辦法讓公司繁盛壯大,他想用的人當然是有能力有經驗的最好,尤其是有關技術的,小弟的測試平台李力一號搞出來好幾年了,但是只要出動我一定自己親力親為,不敢放手給別人做,因為隨便一個疏忽可能就是一二十萬沒了,最慘的是這種工作都是要隨機應變,根本沒辦法寫SOP,不信你去問外面在寫這些有關空調控制的程式的人,看看有沒有那個工地裏面的空調控制程式是完全相同的,修修改改只是剛好而已.生產用的機器程式會固定,但是有關現場操作的程式應該就很難.
舉個例子,冷凍空調裏面常常要量一些電量,流量,風量的東西,小弟剛買超音波流量計的時候根本不會用,一本厚厚的操作手冊丟過來,設備商會教一些簡單的操作,但是到了現場,假設操作手冊看不懂,不要說來這個東西來賺錢,在現場只有做白工的份,很簡單的連結,沒有水量你就測不到冷凍噸數,而POWER METER的設定不對,即使抓到冷凍噸數也沒用,電量的資料也要對,不然出來的數據就全部都是錯的,而POWER METER的操作說明呢?不用講,也是厚厚的一本,那為什麼沒有簡單而薄的呢?
這牽扯到精密度的問題,你只要電量總量,不用分析電力的變化,簡單的儀器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要更複雜的分析,非得用這種設備,不然跳出來的數據就不夠精準,不夠精準一旦誤差乘以一個很大的數值,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會被放大到一個很大的數字,舉例而言,假設一個電表可以量到的數據最小到0.1A,另一顆是量到0.01A,如果正確的數據是0.14A,而這顆0.1A的運算方法是四捨五入,每次計量時間就消去0.04A,剛好這顆馬達是一台1000HP的大冰機,一年搞下來看誤差差多大,一度電3塊的話,這種誤差所產生的結果就會大到嚇人.
所以說,學校的教育應該貼近社會的脈動,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新的東西不斷的出來,學的東西就應該跟上時代,文科的必如說學歷史,本來就是看過去的時代軌跡,那麼不需要而且可能也沒必要去念這些市場上的東西,但是理工的學生如果出來後連市場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怎麼操作都不會,那麼真的競爭力怎麼會有?
現在是經濟非常困難的時代,全世界的國家幾乎都面臨相同的窘境,貧富不均不去討論,但是人才越來越少卻是事實,佔到位子的不會走,沒佔到位子的也上不去,因為沒能力可以上去,而教育體系的崩壞更讓越來越多的失業存在,但是很多行業卻都大喊人才難尋,追根究柢,就是教育的腳步跟不上時代的變動,越來越精密的東西越來越多,不要說發明,東西越來越複雜就代表操作越來越困難,而這正是科技時代的寫照,學生一出來就要能夠直接上戰場作戰,沒有時間等待公司慢慢培養,等待公司培養出來,搞不好公司也倒了.因為市場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
所以如果能夠在學校的時候,適當比例的採用一些市場上的操作手冊或說明型錄當成學生的教材,不但可以減少編寫老掉牙教材的成本,也可以讓學生提早接觸職場上的實務,為未來培養更多可用的人才,不要說畢業即失業,說實在的,除了辦教育的人或是從是教育相關事業的人可以從教育事業上賺到錢或是名聲之外,上學是要花很多錢的,那麼花了很多錢之後卻沒辦法來為個人,社會國家所用,根本上就是不對的,而畢了業卻沒辦法立刻上職場為老闆或是自己貢獻生產力,那等於投資在教育上的都是不對的.
現在台灣的做官的人有很多都是文科畢業而不是工科畢業,像德國就是因為有很強的工業底子,他們的工人知識素質非常的好,所以可以製造出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行銷全球,而我們的國家統治者都是一些書呆子,最糟糕的就是書呆子腦中想的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搞政治跟法律的怎麼懂得幫國家培養工業實力,而現在的時代我的看法就是拼工業實力跟整合力,而不是靠政治跟法律,那是管理人民而不是創造競爭力,今天公司或是國家沒有實質競爭力(像北韓),人民管的再好也沒用,國家是不會進步的.
南韓的李明博在APEC上秀出三星的手機幫三星廣告,李明博雖然在南韓國內聲望不高,沒辦法讓每個人民都滿意,但是在國際競爭力上,南韓真的是很強,不管批評者用什麼角度去看,官員本來就是要為企業服務,而教育不也是一樣,教育就是要跟市場經濟掛勾,出來的人要能夠有競爭力而不是文憑,這世界完全不缺書呆子,缺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人,而教育這塊,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企業如果沒有人才可用,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就會慢慢的衰退,看看我們的DRAM跟面板就知道,如果只靠企業自己搞,怎麼可能打的贏這種世界級的市場競爭.
一個學生一出校門馬上就懂得怎麼操作這些市場的機器設備,馬上就有生產力,是不是老闆就不用再訓練,以前我在職訓上課的時候,自己有的設備不過是一個三用電表,實習的時候班上最貴的儀器不過是一台示波器,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可笑,同樣的,現在一個冷凍空調的學生畢業,到底有多少人看得懂這些進口主機的操作手冊,(還是老師也沒在看),不只這個行業,我相信很多行業都是一樣,所以一個小小的點子,與大家共享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