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空調系統保養

機器都需要保養,保養的目的說穿了就是維持設備的正常運作跟效率,不要有意外發生,因為一個公司整天都一直發生意外的事情,大概也就不要做了.因為意外發生的損失很難估算,所以必須要把風險降到最低.

小系統裏面,一台分離式或是窗型機基本上不能算是一套系統,應該只能說是單元式空調,也就是說只要把電插上,基本上就能運作,跟大型系統的運作完全是兩回事.

大型的冰水系統裏面,主要可以分成五大類的設備.1水塔2主機3泵浦4現場送風機5控制系統.通常來講,系統沒有到一定噸數不會有控制系統,所以只剩下4大類,而一個系統裏面,設備基本上都是不同的供應商提供,然後由不同的設備商提供服務保養,或是說將整個系統全部發包給一家廠商去做,然後由這家廠商去整合不同型式的資源來做維修保養的服務.

站在生意的角度來看,如果可以製造出來的單項保養數目越多,按照數字的概念來看,多做一項就多收一次錢,這就是想辦法加邊際效益最大化,所謂加值的服務,因此每個單項設備的廠商通常都會訂了一大堆的保養項目,這樣才會有錢賺,至於這些項目到底做的意義何在,以及為什麼要做這些項目,客戶真正很清楚的可能不多,比如說一台主機保養項目有幾十項,水塔的保養項目也有一二十項,泵浦跟送風機則較少,其它包含周邊的附屬設備,業主一年幾乎都是花了大筆的金錢在空調的保養上.

舉一個開車的例子,小弟的交通工具是一部手排車,基本上現在除了貨車之外,已經非常少人開手排車,原廠的保養手冊上清楚的寫著每2萬5000公里必須更換齒輪油,大家知道手排變速箱一向
是以耐操聞名,按照我的思考邏輯,變速箱是密閉系統,而潤滑油除非過熱,不然一個非開放式的傳統手排變速箱必須2萬5000公里就換油實在是沒什麼邏輯性.

也因此,除了第一次1000公里把油換成全合成的潤滑油了之後,第二次換油是在里程數22萬5000公里的時候才換,因為覺得排檔似乎有點不順,所以才想說換個油看看,不過換上新油好像也沒感覺有什麼差,基本上機械上的磨損不太可能可以靠換潤滑油來改善,只是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弄.

那麼如果我定期的來換油呢?我現在的問題是不是就可以保證絕對不會發生,相信答案絕對不會是肯定的,那麼為什麼非得寫每25000公里就得換,除了讓保養廠撈錢的因素之外,應該也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答案.錢給人家賺積極的意義可以把他想成是促進經濟繁榮,但是消極的意義就是花了這筆錢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利益上的增加,而原本這筆錢如果不花,或許可以給小朋友買個玩具,或是孝敬父母,這個就是所謂的排擠效應.

空調系統裏面有很多保養項目,那些是一定要做,哪些是不要做,我想客戶通常都搞不太懂,甚至說有些從業人員都搞不懂,反正人家就是叫你車子每25000公里就要換,萬一你不換車子壞了怎麼辦,不換又擔心受怕,換了好像也沒什麼感覺,花錢買保險而已.但是如果說系統後面牽扯的是製程的損失,那麼花些錢買保險相信還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做了代表有做事,不做出了事誰要負責?一定是那個說不用做的人,因為沒保養導致損失,大家一定就會去怪東怪西,而不去想系統真正需要的保養是什麼.

以機械的觀點來看,任何的機械都會有使用壽命,尤其是耗材,時間到了非壞不可,但是反過來講,有些根本不是耗材,比如說電路,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是用到壞為止,除了人為損壞,不然很少聽到誰在換設備上的供電線路,因為這個東西在設計製造的時候就是要跟著設備一輩子的.

所以說,保養的這個東西學問很大,倒不是說技術上有多大的難度,而是說到底要如何去取捨跟篩選,照單全收可以說是最蠢的搞法,假設車子一進廠就排滿了一堆保養的項目,全做有可能一堆都是錯殺的,其實真正重要的只有潤滑油及濾網的更換,其他的都是一些廢話,也或者是真正重要的項目都沒搞好,油換好以後回到家,就看到停車的地方一直在漏油,原來是螺絲的鎖緊扭力不對,原本沒漏的反而就漏了.

在我認為最好的保養其實是詳細的運轉及操作數據,闢如說這台設備走了多久,運轉的數據是否正常,如果數據是正常的,比如說這台設備的運轉時數並沒有那麼高,一年才走個2000小時,那麼該換的耗材是不是就可以晚一點再換,又譬如說一台設備的進出水壓力不斷的抖動,是不是就代表管路的流量有問題,泵浦有孔蝕的現象,才導致壓力不斷的跳動,又或者是說設備的震動很大,是不是避震已經損壞,或是設備本身的培林已經磨損,必須更換.這些運轉及操作的數據比一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 一年一次的保養都來得重要,所以我才覺得最重要的保養不是那些保養單上的項目,而是抄表跟運轉數據的分析.

當然,空調設備的保養要從傳統的這種教條式(按照原廠指示程序)跳到數據資料庫分析(雲端)及客製化調整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最常見的就是今年原本是A廠商保養,然後明年因為價錢的關係改成B廠商,後年可能再改成C廠商,每年不同的廠商在做,不要說資料傳承不可能,可能連傳統教條式保養都搞不會好.

那麼就算是從頭到尾都是同一家廠商在做,一年了不起出現個幾次,也不見得能抓到系統的毛病幫客戶解決問題,因為出現幾次跟客戶自己每天在現場操作還是差太多,保養還是只能教條式,沒辦法從數據上幫客戶分析問題,只能被動因應而已.這樣講的意思就是說,除了把該洗的東西洗乾淨比較有積極向上的意義之外,很多事情反而是表演型式居多.譬如說今天去保養抄表,剛好天氣涼,那麼幾個月下來就憑這張手上的紀錄表,請問假設負載過輕導致系統效能長期不佳,請問哪家保養廠商有辦法光憑這個30分鐘的數據去建議客戶改善系統,應該是抄完了事,然後寄給客戶請款,那麼來這一次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前兩天去一個客戶那邊,它的主機冷卻水溫一直都很高,來看的水塔廠商說冷卻鰭片塞了必須要更換,而保養的主機廠商說天氣這麼熱這樣的冷卻水溫正常,主機會喘是因為有洩漏必須做系統處理,而業主自己本身的疑問則是到底那一個廠商講的才是對的?要從那些數據上去分析?為什麼隔壁棟的冰機冷卻水溫就比這邊低好幾度?

答案是這邊水溫的環境濕球溫度比隔壁棟高3度,為什麼會這樣要查,而隔壁棟冷卻泵放在樓下,這棟卻是擺在屋頂,主機會喘是因為冷卻水溫高而不是有漏,因為運轉數據根本沒有表現出系統有漏的跡象,但是冷卻水量到底夠不夠倒是很值得懷疑,因為就算不到水塔上面去看,主機的冷卻水進出口壓力表就是一直抖,但是主機廠商來保養好像也沒說這個冷卻水流量可能有問題,只是一直講主機喘震是因為有漏要做系統處理.

到底誰對我不知道,對業主來講,如果相信主機廠商講的,那麼他要花一筆主機系統處理跟冷媒的錢,如果水塔廠商講的對,客戶要花更換散熱鰭片的錢,如果兩個都對,那麼這兩條錢都得花,這叫系統併發症,連鎖反應.那如果兩個的講法都錯了呢?那業主就成了冤大頭,錢丟到水裏面撲通一聲沒了.這種狀況大概就是現在空調保養市場的常態,反正8,9分對就好,只要沒被發現,永遠可以繼續這樣混下去,被發現了就再找一個新的理由,只要最後有人肯出錢就好.

從另一個角度想,隔壁棟主機冷卻水溫27,28度,這棟是32,33度,光就運轉電費差異就很大,可是保養廠商好像都沒人在講這個,反正有來做要收錢就對了,電費是業主自己的事,我把自己顧好就好,其實這樣想也沒錯,何必這麼雞婆把一堆事都攬在身上,出來做就是賺錢,只要賺到錢最重要,客戶不相信可以多找ㄧ些別的廠商來看,找到比我更差的下次你還是會找我,而不是跟業主坐下來,討論一下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大部分都是拘泥於保養合約上的文字,然後把責任推到別人或是業主身上.

類似這種保養的問題其實牽扯到很多的層面,大型空調系統的運作在我看來很像是一個交響樂團的運作,必須每個團員很有默契並且很有效率的運作才能把一首複雜的曲子奏好,不是一個厲害的歌手獨唱就可以,或許每個團員的分工角色不一樣,但是不和諧肯定不行,而保養的人就像樂器的調音跟維修師傅,必須清楚知道別人的TONE在那裏,不然肯定只是白忙ㄧ場而已.

學生在學校學的空調系統原理應該都是一樣的,因為那個是理論基礎,可是假設去把市場上所有同類型的設備保養說明書拿來看,有的保養時程例如說冷凍油的更換是建議20000小時,有的是說用檢驗的方法來決定要不要更換,也有的是電腦自動給你計時,時間到就給你一直跳警報,那麼到底誰是錯誰是對,機器的設計及製造上容許或有ㄧ些差異,但是冷凍原理總不能反過來吧.那麼每家的保養項目應該只是因應設計上的差異所產生,總不會說A家的設備的保養項目跟B家的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是這樣,那ㄧ定就是哪裡有問題.

中國人的教育或是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很喜歡用教條或是SOP來做,但是卻很少有這種怎麼把系統調諧好的SOP?難度就在於空調系統的調諧永遠跟大自然有關,所以當保養用SOP來搞,基本上只是讓每個樂器都會響而已,可以聽卻不會好聽,保養完機器確保它能走,但卻不見得走的好意思是一樣的.事實上,有時候樂器上面雖然積了一層灰,但是只要把灰塵吹乾淨,不去動它反而音色還不會跑掉,反倒是沒事就拿保養當藉口,亂動亂調到最後音色跑了,還要花更大的工夫去弄回來.

保養的方向基本上保養手冊應該都會有,有空的話看一看,想ㄧ想,再把別家的拿來看一看,想ㄧ想,就像說汽車子基本上就是要有四個輪子以上,但不見得四個輪子以上的東西保養ㄧ定要照著汽車廠寫的保養項目教條走.

假設說一家廠商的齒輪油更換要二萬公里,而另一家十萬,那麼十萬的這家用的材質強度應該比較好,同樣的,空調保養也應該好好的想ㄧ想再做,不對稱保養或許是ㄧ件好事,也就是說依照數據(歷史熱負荷或是歷史保養數據)也許今年針對某些項目重點改善,其它OK的部分完全不做,只留系統檢視,多餘的預算拿去做節能改善,或是增加ㄧ些必要的表頭數據,(計時計數壓力溫度等),然後接下來完全依據數據來定保養計畫也是不錯,假設今年公司生意特別好,那麼設備肯定走的多,保養時程就提前,如果生意不好,時間走得少,這樣時程就要延後,完全依據狀況而變.

當然這樣按照狀況變來變去的保養執行上並非那麼容易,也不符合現有的市場狀況,預算的編列更是難事,因為如果公司空調系統的保養預算是這樣編,ㄧ定非常難管理,因此常見就是反正預算編了就是把它用掉,沒壞但是反正有預算就是用掉就對了,對於空調系統的保養我認為這樣的預算編列根本就是不對的,空調保養預算應該編在後備款,該花才花,編在經常目是不對的.ㄧ來可以降低預算的壓力,二來這樣也比較實際,因為世事難料,天總是常有不測之風雲.而空調不就是來應付這些風雲變動的嗎?

每年針對空調系統的保養做一次計畫性的檢視再來訂保養項目,至於保養手冊上寫的那些項目看看就算了,不用太認真,那些只是建議,真正的保養項目應該是依據運轉現況而客製化的,就像調音色,沒事不用亂動,亂動基本上沒有好處.但動的好絕對可以讓音色更優美,空調系統的保養就應該像這樣子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會盡快跟你連絡